为有效落实《中小学德育工作指南》要求,大力开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,厚植学生家国情怀,传承红色基因,缅怀革命先烈,学会珍爱生命,3月31日,学校各年级各班以“文化传承,缅怀先烈,生命教育”为主题,开展了主题鲜明、形式多样的主题班会。班主任们通过文化讲解、实践体验和生命安全教育等方式,带领学生们在慎终追远中感悟生命意义,在传承创新里坚定文化自信。
一、文化解码:在课堂中感悟文化魅力
班会课上,老师们化身“文化引路人”,以视频、图文和故事串联起清明的文化密码:从介子推“割股奉君”的典故追溯节日起源,到“插柳留春”“踏青放风筝”的民俗解读;从诗词中“清明时节雨纷纷”的意境赏析,到现代文明祭扫方式的探讨。学生们在知识抢答、民俗情景剧中沉浸式体验传统文化魅力。
高一年级4班特别邀家长代表、非遗竹编手艺人走进教室,演绎了一场别样的文化传承秀。青竹篾条在她指尖翻飞,很快勾勒出精巧的渔舟轮廓。学生们现场学习编织、装饰,一艘艘载着诗词便签的竹船逐水“启航”。班主任现场吟诵《竹石》,学生们也不甘示弱、大展才华,书写出一首又一首诗句,教室里氤氲着文化清香。
二、缅怀先烈:在追思中赓续血脉
班主任老师详细讲解了清明节革命先烈的英勇事迹,通过视频、文字等方式,带领同学们重温那些可歌可泣的历史篇章,感受先烈们为中华民族独立和尊严,不惜牺牲自己的高尚情操。一个个感人至深的故事,让同学们深刻体会到先烈们坚定的信念与崇高的精神品格。
三、生命对话:在传承中学会敬畏
各班班主任以清明节为契机,开展生命教育活动,引导同学们在探寻中辩证看待生命价值,思考个体与时代的关系,通过案例分析强化防火防灾意识,以情景模拟演练急救技能。文明祭扫、出行安全、预防溺水、森林防火等安全教育,让学生们在思辨中懂得,传承文化不仅是守护传统,更是对生命的珍视与尊重。
【家长感言】
“竹编是祖辈的手艺,能教孩子们‘让传统活在指尖’,是我作为家长的荣幸。”张爸爸感慨,“当他们把‘孤舟寄哀思’的诗句系在船头时,我看到了文化血脉的延续。”
【学生心语】
“原来清明不仅是扫墓,更是把春天的希望编进竹船,把先人的精神刻进生命。”高一(6)班李同学托着亲手制作的竹船,眼中闪烁着传承的星光。
【结语】
当竹编船载着诗词轻摇,当安全教育的种子播撒心田,此次活动的开展,让传统文化可观可感,让生命教育入脑入心。家校携手,以文化育人,以传承润德,正是对教育本质最美的诠释。